咨詢熱線:

18007367799

聯系我們CONTACT US

24小時咨詢熱線

18007367799

湖南隆飛(fēi)影視(sh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
聯系電話:18007367799 周老師
郵箱:1318274130@qq.com
地(dì)址: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(dào)3150号

您當前所在的(de)位置:網站首頁 > 文化動态 > 文化動态-2020文化動态-2020
常德、桃源淪陷記(下篇)
常德、桃源淪陷記(下篇)

編者按:

1944年(nián)2月,兩位參加過“常德會戰”的(de)老兵(bīng)前往重慶南溫泉拜訪著名作家張恨水先生,請求先生寫一(yī)部關于常德會戰的(de)小說,以祭奠57師陣亡的(de)戰友。經過一(yī)年(nián)多的(de)資料收集和(hé)一(yī)年(nián)的(de)寫作,1946年(nián)4月,張恨水在北平東交民巷完成了他一(yī)生中著名而又是唯一(yī)的(de)軍事題材小說《虎贲萬歲》。該書至今仍是研究常德會戰的(de)重要參考文獻。就在張恨水先生先生創作《虎贲萬歲》的(de)同時,著名曆史學(xué)家翦伯贊出于對家鄉的(de)熱愛和(hé)思念,也在采訪參戰老兵(bīng)和(hé)收集戰報資料的(de)基礎上,寫就了《常德、桃源淪陷記》,并先于《虎贲萬歲》刊發。

讓我們重溫那段慘烈的(de)曆史。

四  損失的(de)數字——所謂“常德大捷”

十二月九日,我軍克複常德,各報皆載“常德大捷”。就在祝捷聲中,中央社發表這樣一(yī)個賬單:

“此次常德争奪戰……我民衆所受之損害,目前尚無精密統計。僅就常德、桃源、慈利、石門、臨澧、澧縣、安鄉、南縣、華容等九縣而言,居民在300萬以上,各縣受災民衆,據估計當在30萬至40萬之間。

就常德一(yī)隅言,被毀民房一(yī)萬棟,值14000萬元;稻谷25萬石,約10000萬元;雜糧42000,約3780萬元;耕牛12000頭,約4800萬元;農具11萬件,約330萬元;商家7000餘戶,其貨物損失約2000萬元;公物損失約18500萬元;公務員12000戶之損失,約7200百萬元;人民農物49000戶之損失,約值98000萬元;棉花6000石,肥豬4萬頭,約12萬萬元。雞鴨4萬隻,約24000萬元,總計當在475760萬元以上。

1

戰争中的(de)常德難民

據此間軍政機關依據各種報告估計常德争奪戰中,被敵殘害人民約2300人,被奸婦女約5080人,因奸緻死婦女約180人,被擄男子(zǐ)約3400人,被擄兒童約320名,總計14600人。”(十二月二十二日常德電)接着《掃蕩報》又發表了一(yī)個比較詳細的(de)統計:

“常德:死12300人,傷3860人,被奸婦女5080人,奸斃婦女550人、擄去(qù)13900人,焚屋15000棟,損失糧食1091000石,損失耕牛15000頭,受災鄉鎮32個,該縣損失财産在530000萬元以上。

桃源:死8050人,傷1855人,被奸婦女2300人,奸斃600人,擄去(qù)12000人,焚屋11450棟,損失糧食896140石。損失耕牛12000頭,受災鄉鎮25個。

慈利:死2355人,傷1188人,被奸婦女1293人,奸斃婦女128人,擄去(qù)2020人,焚屋542棟,損失糧食104600石,損失耕牛387四頭,受災鄉鎮24個。

石門:死3340人,傷1296人,被奸婦女1561人,奸斃127人,擄去(qù)2479人,焚屋603棟,損糧112435石,損失耕牛4224頭,受災鄉鎮16個。

南縣:死5460人,傷1567人,被奸婦女3570人,奸斃237人,擄去(qù)6580人,焚屋124棟,損糧925460石,損失耕牛15640頭,受災鄉鎮11個。

澧縣:6184人,傷1740人,被奸婦女2373人,奸死414人,擄去(qù)7880人,焚屋930棟。損糧935478石,損失耕牛18902頭,受災鄉鎮28個。

安鄉:死4150人,傷900人,被奸2690人,奸斃284人,擄去(qù)5243人,焚屋520棟,損糧1814600石,損失耕牛4000頭,受災鄉鎮16個。

臨澧:死3430人,傷1224人,被奸1952人,奸斃263人,擄去(qù)3540人,焚屋720棟,損糧65460石,損失耕牛4786頭,受災鄉鎮13個。

漢壽:死1568人,傷568人,被奸625人,奸斃101人,擄去(qù)546人,焚屋186棟,損糧125680石,損失耕牛226頭,受災鄉鎮16個。

華容:死12247人,傷5959人,被奸9624人,奸斃35人,擄去(qù)9825人,焚屋24690棟,損糧21628718石,損失耕牛893頭,受災鄉鎮20個。

沅江:死577人,傷158人,被奸105人,奸斃45人,擄去(qù)186人,焚屋156棟,損糧74403石,損失耕牛128頭,受災鄉鎮3個。”

從以上的(de)數字,我們可(kě)以看見,在這一(yī)戰役中,中國的(de)人民有131900人被殺死,38085人受了傷,35185個婦女被奸污,4237個婦女奸污緻死,83497人被擄去(qù)。在物質方面,燒毀房屋73383棟,搶去(qù)糧食16589484石,損失耕牛86512頭。此外還有300萬以上無家可(kě)歸的(de)難民,所以有人說,常德之戰,不是“大捷”,而是“大劫”。因為(wèi)在這次戰争中所得到的(de),是不應該失掉的(de)土地(dì);而所失掉的(de),則是将近20萬人的(de)生命和(hé)将近2000萬石的(de)糧食及其他。

1

常德大捷中被俘的(de)日軍士兵(bīng)

五  廢墟的(de)憑吊——隻剩一(yī)座天主教

常德已經克複了,但是他再也不能被稱為(wèi)城市。他實在已經變成一(yī)個廢墟。愛拍斯坦《常德之戰》有雲:

“這一(yī)座古老的(de)城鎮,這曾經有十六萬居民的(de)城市,中國偉大洞庭湖西岸的(de)棉米豐富中心,現在僅存兩所有屋頂的(de)建築;那是屬于西班牙的(de)天主教堂,為(wèi)這次戰争中碩果僅存的(de)遺物,因為(wèi)它聳然獨立,由是才能獲得幸免的(de)機會。

常德城并不是脆弱的(de)建築,它有十四英寸長(cháng)的(de)磚頭和(hé)大的(de)石塊,現刻不僅是屋頂飛(fēi)去(qù),就是昔日的(de)磚牆石壁,也隻是頹垣廢瓦了。……

木闆小屋成了少數部隊的(de)發火物。房屋塌倒,千穿百孔的(de)牆壁,炸毀的(de)建築,從破垣殘壁已築成了交通路線,屍臭到處可(kě)聞。”

1

戰後常德

中央社記者胡定芬《訪問劫後常德》有雲:

“進了東門以後,這個漢唐以來即居重鎮的(de)名城,盡是滿目瘡痍,一(yī)片廢墟,昔日燈光輝煌的(de)大慶街已成瓦礫之場!曆史上有名的(de)春申君墓,變為(wèi)一(yī)溝血水!在城中央和(hé)四周,偶而存留幾所殘破不全的(de)平房,隻算大海中的(de)孤島,叢山中的(de)古刹,使人異樣感覺寥落凋零。我們看到成千累萬歸還城區的(de)同胞,從廢墟上辨不出自(zì)己故居的(de)位置,找不到自(zì)己親切的(de)骨肉,而在瓦礫場中仰天徘徊,一(yī)種無家可(kě)歸、孑然一(yī)身的(de)慘痛情景,更為(wèi)之潸然落淚。”

《大公報》記者高(gāo)集《劫後常德》有雲:

“常德的(de)整個面貌是不能辨認了,像是剛被發掘出的(de)古老廢城,沒有一(yī)所完整的(de)房屋,一(yī)堵整齊的(de)牆,歸來的(de)難民在瓦礫堆中踯躅、徘徊,想尋出舊(jiù)居的(de)痕迹;然而,他們大半是怅然若失地(dì)含着兩眶淚水緩慢地(dì)走了——他們再度離(lí)開這城市。

……德山的(de)乾明寺,是一(yī)座雄偉的(de)廟宇,綠瓦紅(hóng)牆,由山麓一(yī)層層向山巅盤旋。山巅的(de)佛殿已頂上露天,四壁殘破,地(dì)下是幾寸厚的(de)瓦礫,佛台上的(de)佛像,依然是一(yī)臉慈藹的(de)笑容,但同中陪伴她的(de)已不是往日缭繞的(de)香火和(hé)明亮(liàng)的(de)燭台,而是一(yī)片劫後的(de)凄涼。她的(de)右半身已經殘缺了,心口被挖開了一(yī)個洞……

這一(yī)帶敵軍曾占領過,德山的(de)乾明寺一(yī)度做(zuò)過敵人的(de)司令部。如(rú)今敵人被驅走了,留下的(de)隻是佛像臉上的(de)慈藹而永恒的(de)笑容。

在戰壕裏,《掃蕩報》的(de)記者曾揀起一(yī)挂被血迹污染了的(de)佛珠,然而帶佛珠的(de)人呢(ne),我們卻一(yī)個也沒看見。你不難想象在這聖潔的(de)佛堂裏,敵人曾是怎樣瘋狂的(de)以血污的(de)手寫下他們的(de)罪行。”

1

戰後常德

關于桃源的(de)情形,沒有人紀錄,但我從家書上知道(dào),桃源也和(hé)常德一(yī)樣變成了一(yī)個瓦礫之場,南街、東街、北街、西街,再找不出一(yī)棟完整的(de)房子(zǐ)。

常德,桃源毀滅了。但在我的(de)頭腦中,他們還是像過去(qù)一(yī)樣的(de)完整。

靜靜的(de)流水,灰色的(de)城牆,古舊(jiù)的(de)廟字,商店,手工業作坊……

沒有城牆,狹窄的(de)街道(dào),矮小的(de)房屋……。

(重慶《中華論壇>第-卷第九期,一(yī)九四五年(nián)九月十五日出版)

1

翦伯贊(1898年(nián)4月14日-1968年(nián)12月18日),維吾爾族,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人。中國著名曆史學(xué)家、社會活動家,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(xué)家,中國馬克思主義曆史科學(xué)的(de)重要奠基人之一(yī),傑出的(de)教育家。

本文引自(zì)《翦伯贊史學(xué)論文選集(第一(yī)輯)》

圖片來源:網絡

1

分享到: